在机器轰鸣、千头万绪的生产一线,安全是悬于顶的利剑,亦是托于底的基石。安徽鲁控的生产车间里,安全副经理李仲杰时而驻足观察设备运行状态,时而与操作工交流作业细节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安全管理的光荣与梦想。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是李仲杰常挂心中的管理箴言。面对安全挑战,他深知安全绝非空中楼阁,其稳固必源于扎实的制度基础。为此,李仲杰主导起草、修订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,并将安全学习和演练形成惯例,让安全规范成为现场作业的本能指引。
制度唯有与责任同频共振方能落地生根。李仲杰深知,安全管理不能仅停留在纸面,必须打造可操作、可追踪的实体抓手,这就是“开工单”机制。去年夏天,一支外包施工队需进入厂区进行管道改造。按传统流程,仅审批环节就要跑三四个部门,耗时一天。但这次,施工队长凭借李仲杰设计的“开工单”,从安全协议签订、工器具检查到作业方案审核,所有环节一目了然。各相关部门经办人现场签字确认,仅用两小时便完成了全部流程。“这不是简单的表单,而是责任清单。”李仲杰说。他将复杂的流程转化为具体的签字环节,使每个人都明确自身职责,实现了从“口头要求”到“白纸黑字”的转变。
安徽鲁控在去年初开始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。双重预防机制对公司而言是全新概念,更是从头脑意识到实际工作的全面挑战。从风险辨识到隐患排查,从分级管控到动态监测,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严格执行。面对难题,李仲杰没有退缩。那段时间,他不是在观察现场,就是在与车间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,又将经验智慧容纳吸收到风险辨识评价中,最终构建出一套好用、管用的双重预防机制。
在安全管理领域工作16年的李仲杰,始终将目光盯紧更前沿的应急领域,特别是再生铅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作业环节更受关注。李仲杰积极推动应急管理深度融入项目管理血脉。他主持起草公司危险作业管理制度,设计标准化作业票,并每年组织内外部专家开展危险作业与监护人专项培训。在联合生产部摸排有限空间时,他始终秉持严谨的态度,不漏辨识也不误辨识,带领团队走遍厂区每个角落,从冶炼炉窑到酸雾吸收处理塔,从反应釜到储罐,最终确认190余处有限空间。每到一处,他都亲自确认可燃气体、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,筑牢安全防线。
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,李仲杰特别强调“深入一线”。新入职的大学生小董对车间生产工艺不够熟悉,李仲杰便特意安排他多深入车间观察,多与车间人员接触学习。李仲杰经常强调:“若不深入了解生产实际,安全管理便如同纸上谈兵”。如今,安全管理人员进入车间,已经不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检查工作,而是更多地转变角色,为车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他们积极协助车间工作人员分析潜在的风险点,优化现有的作业流程,甚至直接参与到工艺改进的工作中去,力求从源头上提升安全生产水平,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高效。在他的带领下,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提升,为生产经营创造了稳定可靠的安全环境。
供稿:薄 凤
校对:史卓然
审核:李 强